徐州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实现潘安湖美丽蝶变 陈萌/摄
美丽潘安湖 陈萌/摄
保洁员正在清理河面垃圾 陈萌/摄
□本报江苏采访调研组
家住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丁万河边万科家园小区的李桂玲,每天都要带着两岁的小孙子来河边玩耍。“前年拆迁选地方,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丁万河边的房子。丁万河环境优美,公园设施齐全,如今还是咱徐州最美的家乡河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感觉非常幸福,也非常自豪。”
2018年9月,徐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,成为全球唯一获奖的城市。喜讯传来,这座拥有20处省级水利风景区、6处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城市再度沸腾起来。
近年来,徐州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,以青山绿水的全新景致和“楚韵汉风”的古城气质,成就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宜居之城。从百年煤城到梦里水乡的蝶变,从资源枯竭到焕发新生的转身,从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到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徐州迈上生态绿色发展之路。
从“龙须沟”到最美家乡河
丁万河是徐州市区西北部故黄河重要的分洪道,连接京杭运河,还承担着城区段故黄河、云龙湖补水的任务。从1984年开挖疏浚至今,丁万河历经近30年的运行,河道严重淤积,两岸码头林立,垃圾乱弃,污水入河,一度成了“龙须沟”。
2013年起,徐州实施“水更清”行动一期计划,将丁万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城建重点工程和徐州市“三重一大”项目,总投资达4.3亿元。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实施,丁万河逐渐涅槃再生:2014年,丁万河荣膺省级水利风景区称号;2015年,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评审验收,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行列;2017年12月,丁万河获评全国“最美家乡河”。
“水清了,岸绿了,景美了,不但造福了两岸百姓,更使得长期发展相对滞后的北部地区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。”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、鼓楼区总河长龚维芳细数丁万河治水红利,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对丁万河进行景区提升,将丁万河打造成为以水文化为灵魂、以楚汉文化为特色,集水利科普、观光游憩、文化体验、康养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之河、繁荣之河。”
丁万河是徐州生态转型的最好见证。近年来,徐州系统实施水更清一、二、三期行动计划,城乡联动推进“控源截污、清淤贯通、水质提升、生态修复、尾水资源化利用”五大工程建设,市区实现河湖贯通、源头净化、清水长流,成功创建全国首批、江苏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。结合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,徐州探索建立了河长化组织、标准化管护、市场化保洁、长效化监管、综合化执法、考核化评比的“六化”河湖管护模式。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实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的地级市,大力推进河湖信息化、证权化、法制化、风景化管理,努力将河湖打造成为生态廊道和生态片区。
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涅槃
徐州是江苏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。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,将曾经的“金山银山”挖空了,留下35万亩采煤塌陷地。在徐州发展史上,生态之殇成为难以抹去的痛。
如今家喻户晓的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,8年前,还是坑坑洼洼,一片破败的景象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贾汪区在阵痛中寻找着自己的转型之路,在徐矿集团权台矿和旗山矿的采煤塌陷区上,坚持“宜水则水、宜田则田、宜农则农、宜林则林”原则,通过对塌陷形成的水塘进行疏浚、清挖、整治,同步进行基本农田整理、采煤塌陷地复垦、生态环境修复和湿地景观开发,硬是在原来一片塌陷废墟上,建成了一个6500亩湖面、3500亩湿地的国家水利风景区。
“曾经的煤城满是乌金,如果穿件白衣服出门,进门就成灰黑的了,以前想穿白衣服都是奢望。现在多好,想穿啥穿啥,这要是夏天,你看湖边上,女孩子们穿着白连衣裙,可漂亮了。”在贾汪区住了几十年的胡大爷说。
“潘安湖的蝶变让人震撼,它对我们树立‘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’理念,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等,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”专程来潘安湖参观学习的安徽省界首市人大代表任永昌深有感触。
“只有恢复绿水青山,才能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”徐州市通过系统实施河湖滨岸修复、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、湿地保护、水源涵养区保护、水土保持“六大工程”,全市水域和湿地面积增长率达到0.18%,新建、改建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97%,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8%;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6.92%,城镇废污水达标处理率95%,南水北调输水河段水质稳定达标率100%。
2017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赴徐州考察,对徐州市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、创新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。
“生态清单”助力高质量发展
2018年6月,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徐州调研时强调,徐州要对标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,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经验、展现新作为、作出新贡献。
实现高质量发展,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的高质量。
2018年5月,《徐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出台。行动计划制定了“水安全保障、水资源保护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、水文化建设、水工程管护、水制度创新”8个方面工作任务,91个工作项目,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八大目标,到2030年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,Ⅴ类水体全面消除,河湖生态全面修复。
“生态河湖是徐州自然环境的底色、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。”徐州市水利局局长卜凡敬说,“以项目化、清单化推进生态河湖建设,努力打造水美徐州,满足人民优美水生态环境需要。”水安全保障方面,徐州列出防洪排涝、饮用水安全等项目28个;水资源保护方面,列出水功能区管控、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项目11个;水污染防治方面,列出工业、农村、水上交通污染治理等项目14个;水环境治理方面,列出河湖“三乱”、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10个;水生态修复方面,列出水系连通、退圩还湖等项目9个;水文化建设方面,列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、创建水美乡村等项目4个;水工程管护方面,列出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管控、智慧河湖系统建设等项目11个;水制度创新方面,列出完善河湖长效管护机制、创新河湖综合管理模式等项目4个。
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的“项目清单”,夯实绿水青山的“成绩清单”,徐州把生态河湖建设作为水治理的总目标,向生态水利全面进发。
治水之路,久久为功。美丽徐州,可待可期。
(本报江苏采访调研组成员:董自刚 吴卿凤 张凯 张灯林 程瀛 陈萌 董明锐 顾宏威)
来源:中国水利报 2018年11月6日
作者: 江苏采访调研组
见习编辑:邓婉颖
尊敬的用户您好!由于目前平台处于调试阶段,有些功能或内容若有不完备的地方,敬请谅解,并诚邀您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!意见与建议可在网站最下面用户体验的意见与建议中进行反馈,也可拨打热线电话:010-63707961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!
返回首页非紧急情况,请点击发布更详细的需求信息